文物鉴赏|新石器时代石岭下类型彩陶珍品——变体鸟纹彩陶瓶
变体鸟纹彩陶瓶
(新石器时代)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
口径15.5cm,底径14cm,高39cm
寺子乡温家坪遗址出土
通渭县博物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
文物简介
平沿侈口,长颈溜肩,圆腹,腹部以下逐渐内收,平底。
通体施橙色红陶衣,黑色彩绘,图案分为二格局,颈部绘变体飞翔的凤鸟纹式,肩至腹部绘变形鸟纹,弧线三角纹平行弦纹,造型精美,纹饰精致,是典型的马家窑文化石岭下类型彩陶珍品。
(变体鸟纹彩陶瓶——颈部纹饰)
因其绝美的艺术风格,2019年12月至2021年5月入展国家博物馆举办的“国色初光--甘肃省彩陶展”。
(变体鸟纹彩陶瓶——肩至腹部纹饰)
石岭下类型是仰韶文化庙底沟类型向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的过渡类型(距今5800~4800年),因1947年最初发现于甘肃省武山县城关镇石岭下村,考古界把这种文化类型命名为石岭下类型。
近四十年来,石岭下类型的遗存被不断发现,与命名之初相比其文化内涵更为丰富,分布范围更加广泛,石岭下类型的中心是渭河上游的天水西部地区,比较重要的有武山石岭下、傅家门、甘谷灰地儿、陇西吕家坪、通渭温家坪、天水西山坪、静宁威戎、礼县石沟坪、临潭磨沟、庆阳南佐、青海民和阳洼坡等180多处。石岭下先民创造了杰出的史前文化成就,奠定了其在中华文明史中的重要地位。
(石岭下遗址)
石岭下类型的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制法多采用泥条盘筑法。陶色多呈橙黄色或砖红色,少数呈桔红色,部分陶器的外表施有一层白陶衣。纹饰有彩绘、绳纹、弦纹、划纹、附加堆纹等。
(变形鸟纹细颈彩陶瓶 通渭县博物馆馆藏)
彩绘纹饰有几何形与动物形两种,几何纹有单线或多线平行条纹、波浪纹、连弧纹、锯齿纹、圆圈间网纹、同心圆圈纹、椭圆点纹、草叶纹等十多种。动物纹以鸟纹和鲵鱼纹为代表。鸟纹多表现鸟的局部形象,突出头颈。鲵鱼纹的演变从具象到抽象,晚期趋近几何化。
石岭下类型和马家窑类型在器形、纹饰方面有诸多相似,在几何形图案方面,较多地吸收和继承了庙底沟类型的主要花纹母题。三者的分布既有重合交错之处,又有相对独立的分布范围。可见,石岭下类型既保留了庙底沟类型的因素,又孕育了马家窑类型的主要成分,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在中国史前文明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和意义。
( 通渭县博物馆馆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