昌江农业命脉-石碌水库

北京故宫藏宋代瓷器赏析

时间:2022-11-17来源:故宫博物院

图片 1.png

1.哥窑青釉海棠式花盆,宋,高7.8厘米,口横14.6厘米,口纵11.8厘米,底横11厘米,底纵8.5厘米。

花盆呈四瓣海棠花式,广口,折沿,斜壁,平底,下承四个如意云头形足。通体施灰青色釉,足底无釉,呈黑褐色。釉面有黄、黑二色开片,内壁开片细碎,外壁釉面开片较大,片纹纵横交织,有较强的艺术魅力。内底有5个支钉烧痕,应为套烧小件器物时留下。

哥窑瓷器以盘、碗、瓶、洗等多见,花盆则较为少见。


图片 2.png

2.景德镇窑青白釉刻花注壶、温碗,宋,通高24.3厘米。注壶:高21.5厘米,口径3.5厘米,足径9厘米;温碗:高12.3厘米,口径17厘米,足径9.8厘米。

注壶直口,折肩,肩部刻划缠枝牡丹纹,对称置弯流、曲柄,圈足。附筒形盖,盖顶置蹲坐狮形纽,仰首翘尾,形象生动。温碗作六瓣葵花形,深弧壁,圈足。注壶与碗通体施青白釉。

温碗组合成套,是温酒用具。温酒时将注壶置于温碗中,以碗中热水温之。  

从纪年墓出土的实物看,成套的注壶、温碗多为北宋遗物。其中以安徽宿松北宋元祐二年(1087年)吴正臣夫妇墓出土的一套青白釉注壶、温碗最为精美。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曰:“大抵都人风俗奢侈,度量稍宽,凡酒店中,不问何人,止两人对坐饮酒,亦须用注碗一副,盘盏两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只,即银近百两矣。”说明北宋时曾普遍流行使用注壶、温碗。


图片 3.png

3.吉州窑绿釉刻花枕,宋,高9厘米,面横26.5厘米,面纵22厘米,底横24厘米,底纵19厘米。

枕如意形,底中心有长方形通气孔。通体施绿釉,底素胎无釉。枕面依枕形外周划复线开光,开光内刻叶纹4片,枕侧戳印朵花纹。

绿釉枕是宋金时期比较流行的瓷器品种,尤以北方瓷窑烧造较多,如河北定窑、磁州窑,河南鲁山窑、宝丰窑、禹县窑等均有制作。此枕纹饰与在吉州窑遗址中采集到的标本类同,为吉州窑绿釉器物之典型。


图片 4.png

4.吉州窑黑釉剔花梅瓶,宋,高19厘米,口径5厘米,足径6.8厘米。

瓶小口,圆唇,短颈,丰肩,腹部下收,足内凹。通体施黑釉,外壁剔刻折枝梅花,纹饰部分露黄色胎,花蕊用褐彩勾画,装饰效果极强。


图片 5.png

5.哥窑灰青釉八方贯耳壶,高14.9厘米,口径4.6-3.7厘米,足径4.8-6.4厘米。

壶作八方形,口微外撇,短颈内弧,腹下部丰满,高圈足微外斜。颈部饰两道凸弦纹,两侧对称置中空的筒形耳,俗称“贯耳”。通体施灰青色釉,遍布细碎开片,开片纹呈黑色。足端无釉,呈黑褐色,俗称“铁足”。

此壶仿青铜器式样,釉面光亮莹润,通体开细碎鱼子纹,纹片自然美观,别具一格,为典型的哥窑产品。


图片 6.png

6.吉州窑剪纸贴花小碗,宋,高5.3厘米,口径10.5厘米,足径3.5厘米。

碗敞口,深弧壁,浅圈足。内外施两种釉,内壁为窑变花釉,饰3组酱色菱形开光式剪纸纹样;外壁为酱釉,点以浅黄色斑点。

将民间剪纸贴花艺术直接运用到瓷器的装饰上是吉州窑匠师的创举。


图片 7.png

7.耀州窑青釉刻海水鸭纹碗,高7.4厘米,口径17.8厘米,足径4.9厘米。

碗作六花瓣形,敞口,斜弧壁,近底渐收,圈足。通体施青釉,釉色深沉,青中泛黄。内壁刻花兼蓖划海水纹,内底刻划一游鸭,外壁光素无纹。

此碗造型优美,纹饰清晰,鸭纹生动传神,海水纹宛转自然,由此可见耀州窑工匠娴熟的技艺,是耀州窑瓷器的代表作品。


 图片 8.png

8.龙泉窑青釉弦纹瓶,宋,高31厘米,口径10厘米,足径11.3厘米。

瓶洗口内敛,细长颈,斜肩,扁圆垂腹,圈足外撇。颈部凸起弦纹3道,腹中部凸起弦纹4道。胎体洁白,里外满施粉青釉,圈足端露胎处呈现火石红色。

青翠碧绿,汁水莹彻,温润如玉,特别是器身凸起的7道弦纹,凸出的部分釉薄处显现洁白的胎骨,形成白线,俗称“出筋”,是有意识地突出坯土的白度,衬托出青釉之美,代表了南宋龙泉窑在其鼎盛时期极高的烧制水平。


图片 9.png

9.青白釉刻花婴戏纹碗,高6.7厘米,口径20.8厘米,足径6厘米。

碗敞口,浅腹,圈足。里外施青白釉,釉质莹润,足内无釉。碗内刻划双婴戏莲纹,线条流畅,纹饰清晰。

宋代景德镇窑烧造的青白釉瓷以生产民间日用瓷为主,饮食具、酒具最多,盒类次之。青白釉因釉色青中有白,白中闪青,以介于青白二色之间而名。青白釉瓷胎体轻薄,所印、刻的花纹迎光透视,内外可见。景德镇烧造青白釉瓷的窑厂很多,以湖田窑规模最大,其产品种类丰富,质量精良,最具代表性。


图片 10.png

10.哥窑青釉鱼耳炉,宋,高9厘米,口径11.8厘米,足径9.6厘米。

此炉造型仿商周青铜礼器簋,“S”形轮廓线上敛下丰,勾勒出端庄饱满的体态。腹两侧对称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造型古朴典雅。通体施青灰色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外底有6个圆形支钉痕。

此件鱼耳炉属于清宫旧藏品,清代乾隆皇帝曾对其颇为赏识,摩挲把玩时曾拟诗一首,由宫廷玉作匠师楷书镌刻于炉之外底。诗云:

伊谁换夕薰,香讶至今闻。

制自崇鱼耳,色犹缬鳝纹。

本来无火气,却似有云氲。

辨见八还毕,鼻根何处分。

款署“乾隆丙申仲春御题”。

鱼耳炉因可用来焚香且炉身两侧置鱼形耳而得名,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名品。元、明时虽有仿品传世,但均貌似神离,无法企及原作之风韵。


图片 11.png

11.哥窑青釉弦纹瓶,宋,高20.1厘米,口径6.4厘米,足径9.7厘米。

瓶撇口,口沿隐现酱紫色,细长颈,扁圆腹,圈足。颈及肩部凸起弦纹4道。器里外及底心满釉,釉面开“金丝铁线”片纹。底足露胎处呈酱褐色。

此瓶颈部细长,腹部虽鼓而不显臃肿,整体具有一种纯朴、典雅的艺术效果。

弦纹瓶是典型的哥窑产品,造型端庄秀美,“金丝铁线”片纹和器身凸起的4道弦纹使单一色釉增添了起伏变化,更具韵律感。哥窑瓷器传世不多,现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哥窑瓷器釉质凝厚,釉色沉稳,因其胎体中氧化铁含量较高,烧成时口沿处釉熔融垂流,釉层变薄,遂隐现酱紫色胎骨。


图片 12.png

12.定窑白釉刻花花卉纹梅瓶,宋,高37.1厘米,口径4.7厘米,足径7.8厘米。

 瓶小口折沿,短颈,丰肩,肩下渐收敛,圈足。通体施白釉,釉色柔和洁净,白中闪黄。肩部刻划菊瓣纹一周,腹部刻缠枝莲纹,胫部刻上仰蕉叶纹。

此瓶造型挺拔,是宋代定窑梅瓶的标准式样,使用时应配有木座。釉质滋润,刻花清晰,刀法婉转,深浅不一,特别是所刻莲花,简洁典雅,线条流畅,显示出定窑刻花技术的娴熟。

刻花、划花是定窑常见的装饰方法,常用于瓶、钵、碗、盘上。纹饰有云龙、莲瓣、荷叶、萱草、游鱼、游鸭纹等。

来源|故宫博物院


END

COPYRIGHT @ 2024 BY 昌江县博物馆 www.cjxbwg.com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琼ICP备16000255号   技术支持:海南锐点商务服务有限公司
电视app下载  电视盒子app  电视直播app TV APP  电视宝应用商店  TV BOX接口  星火电视直播海外版  TV BOX下载